时间:2020-08-24
时间:2020-09-23
时间:2020-09-06
时间:2020-08-11
时间:2020-08-23
时间:2020-09-04
时间:2020-09-25
时间:2020-08-13
查看:28523 来源:日本拉面网 编译:kin周 2020-08-26 13:13
「日本拉面起源篇」博多豚骨拉面,发祥于福冈县福冈市博多区,豚骨白汤、细直面是其显著特征。国内一般称豚骨拉面或博多拉面,与札幌拉面、喜多方拉面并称日本三大拉面。
福冈市有博多拉面和长浜拉面两个豚骨拉面流派,两者起源不同,但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、融合,广义上博多拉面包含长浜拉面。
博多最早的拉面摊是941年至1942年创业的三马路(名号),创始人森坚太郎在上海吃过的鸡汤面给他留下深刻印象,所以三马路最初也用鸡骨熬汤,由于当时鸡骨货源不稳定才改用猪骨,面条是手工宽扁面。
1951年,森坚太郎的徒弟森山胜独立创业,名号五马路。1953年森山胜另谋出路,五马路传给妻弟手嶋(dao)武臣,传到第二代手嶋雅彦,改名うま馬经营至今。
1980年前后森坚太郎的三马路闭店,传承其做法的只有うま馬。
うま馬拉面 传承了三马路的宽扁面
三马路是博多最早的拉面,但不能说是博多拉面元祖。两者之间在面条特征及汤底制法各方面都没有共通性,不存在传承关系。
其实,业界对博多拉面的起源没有统一认定,很多人主张九州系豚骨拉面都源自久留米拉面,再往上追溯源头是长崎拉面;也有人认为1946年创业的赤のれん(中文暂译:赤暖帘)是博多拉面的源流。但事实并没这么简单,关于博多拉面的起源还有更多故事。
赤暖帘创始人津田茂最初在博多站附近卖乌冬面,后来想改卖拉面,但他不懂拉面技术,只是自称在奉天(今沈阳)吃过印象深刻的白浊猪骨汤面,就自己琢磨着熬了一锅猪骨白汤,找博龙轩拉面店创始人山平进帮忙,山平进原本经营的是清汤拉面,也会制面,俩人合作开发了酱油调味的豚骨白汤拉面。
那这是不是博多拉面的元祖呢?
赤暖帘的豚骨拉面和扁平直面
赤暖帘(现名:赤のれん節ちゃん)和博龙轩的继承者依旧坚守最初的做法,较清爽的豚骨白汤用酱油调味,较细的扁平直面,与我们熟悉的博多拉面还是有明显区别。
博龙轩的豚骨拉面和扁平直面
从三马路到赤暖帘、博龙轩,都找不到博多拉面的特征,那它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?这就需要了解长浜拉面的元祖长浜屋(名号)。
元祖长浜屋创始人榊原松雄,二战之后在名古屋跟台湾师傅学得清汤拉面技术;1952年在福冈开始经营拉面摊,经过几次搬迁,最后把摊位固定在长浜海鲜市场。
市场用餐客人流动性大,大家时间紧迫,为提高出餐速度,榊原松雄把面条加工成细面,最快煮10秒就能出锅;细面不耐泡,为保证口感所以面条的分量都比较少,客人吃不饱怎么办呢?这就形成独特的加面(日语:替玉)用餐文化;另外,配菜有红姜丝、木耳丝、切成很薄的叉烧,以及桌上备有芝麻、高菜、调味酱汁等,都是长浜拉面独创。注:高菜是芥菜腌制品,是熊本和福冈地区传统特产。
长浜拉面众多个性鲜明的独创,都被博多拉面借鉴(叉烧切薄片除外);同时,长浜拉面也模仿了博多拉面的豚白汤。
至此,豚白汤和细直面完美融合,发展至今除了传统长浜拉面口味稍显清淡,两个流派已没有明显区别。显著的个性特征让它们成为九州豚骨拉面的代表。
左是长浜拉面 右是博多拉面
博多是历史上重要的港口城市,历经多次行政区划改革,最后和福冈合并称市。博多和福冈合并时,人口和城市规模旗鼓相当,经历过城市命名之争,但最终确定以福冈市命名,保留博多名称,成为福冈市下辖区;长浜则是福冈市中央区的一个町(相当于中国城市的街道)。博多在人口规模和知名度上都有优势,体现在拉面流派上,也是博多拉面更有名气、从业人员更多、名店也更多。
一兰拉面、一风堂拉面、博多一幸舍等都属于博多拉面流派,但最早在东京圈引爆豚骨拉面风潮的小福拉面(福ちゃん),则是源自长浜拉面流派。
九州系豚骨拉面起源大致有两个源头,一个是久留米拉面,从这里分流出多个地方流派;另外就是博多拉面,发展成为豚骨拉面海外拓展的主要力量。
扫码打开小程序